当前位置: 主页 > 人大会议 > 常委会会议 >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

发布时间:2014-11-18     阅读次数:

会议日程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建议议程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主任会议建议)
 一、人事任免;
二、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安庆高新区山口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有关问题的议案》的报告,并作出决议;
三、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市本级2014年审计整改工作情况的报告;
四、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五、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
六、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建议日程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主任会议建议)
 

会 议 时 间
会   议   议   程
主持人
 
 
 
11
17
 
星期一
 
 
 
上午
 
8:30
 
 
11:30
 
 
 
 
1、人事任免;
2、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安庆高新区山口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有关问题的议案》的报告,并作出决议;
3、听取市政府关于市本级2014年审计整改工作情况的报告;
4、听取市政府关于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5、听取市政府关于《禁毒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
6、听取市政府关于《中医药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
 
下午
 
2:40
 
 
3:40
 
1、审议市政府关于市本级2014年审计整改工作情况的报告;
2、审议市政府关于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3、审议市政府关于《禁毒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
4、审议市政府关于《中医药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
 
下午
 
3:40
4:10
全体
1、审议发言;
 
2、领导讲话。

 
 

会议新闻

11月17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三次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康正和、副主任胡南亭、童学军、程学东、檀宜宏及秘书长李晨出席会议,副主任李玉萍主持会议。副市长张君毅及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市本级2014年审计整改工作、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情况及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安庆高新区山口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有关问题的议案》的报告并作出相关决议,表决通过了人事任免事项。
会议要求抓好政府投资审计的“提质、扩面、增效”,着力查处专项资金使用、重大建设项目等方面的违法违纪行为。会议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结合实际,高起点、高标准做好我市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及物流、商业网点等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创新商贸业态,积极培养壮大本土电商产业,引进外地大型商贸企业总部落户安庆,使之成为拉动内需和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会议认为,当前我市禁毒工作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把禁毒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坚持惩防并举, 充实禁毒工作力量,严打以贩养吸和吸毒后危害公共安全违法行为,扎实推进禁毒教育基地、吸毒成瘾认定定点医院和社区戒毒康复“阳光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工作能力水平,坚决打赢禁毒人民战争。会议要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切实增进中医文化的推广普及和传承创新,重视基层中医药队伍建设,加大各项投入扶持力度,加快市中医院新院区建设进度,推动我市中医药事业全面振兴。会议要求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项目建设和资金监管,加快高新区山口片整体开发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开工。(黄玮)
 

会议文件

关于我市贯彻执行《中医药条例》情况的报告
 
安庆市卫生局
2014年11月17日
 

一、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特色优势建设,加快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强化市、县中医医院基础设施、急诊急救能力、感染性疾病科、重点专科专病等项目建设,有力提升中医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2013年,全市9所政府办中医医院一次性通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复审(评审),中医医院床位比2010年增长35.5%,出院病人数增长67.3%;全市 96.8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3.85%的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诊室、中药房和煎药室,配备中医诊疗设备;83.64%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8.66 %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各县综合医院均设置中医科。全市已经建成以市、县中医医院为主体,以农村和社区卫生机构为基础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形成涵盖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功能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
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我们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基层中医药队伍建设,提升业务素质。结合国家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和省级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强化县级中医院专业人才培训。组织乡村医生参加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提升基层人才综合素质。招聘招募中医院校本科毕业生或中医类执业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工作,开展中医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通过培训培养,近年来我市涌现出一批省级名中医。市中医医院赵荣胜被省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安徽省国医名师”,窦金发、刘苏、张育清、叶脉延、何康乐等被评为“安徽省名中医”,王习平等12位同志被评为基层名中医。
管理创新收到实效。一是以创建先进为抓手,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全省共有10个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我市潜山和岳西较早被批准为先进单位,潜山于今年顺利通过复审。二是加强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发挥中医优势。全省有5所中医医院经省卫生厅确认为特色中医院,我市占了2所,分别为怀宁县中医骨伤医院和望江县中医头针医院。加强县中医医院适宜技术基地建设,6个县(市)中医院建有基层常见病、多发病适宜技术推广基地。结合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要求,将中医骨伤、理疗和针灸纳入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增强了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活力。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出台《安庆市中药村产业发展规划(2010至2015)》和《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实施意见大力发展我市中药材产业,提高产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全民健康教育和在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中的优势和作用,出台在新农合中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的优惠政策,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积极推进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多形式、多途径开展中医药科普宣传,普及基本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技能,营造有利于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是基本建设依然滞后。我市中医医院普遍起步较晚,历史欠账多,还有一些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落后,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对于乡镇、社区一级的带动能力也显得不足,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有的没有设置,有的力量薄弱。由于缺乏资金,基层医疗机构只能配备一些简单的中医诊疗设备,需要加大扶持力度。
二是中医药人才严重匮乏。随着老一代中医药专家的相继退出,加之新一代骨干中医成长缓慢、流失严重,基层中医药队伍后继乏人问题日益突出,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现有基层中医药队伍能力和水平不够,许多乡村医生开展中医药服务能力不足。目前基层中医人员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引进中医药人才机制还不够成型,虽然部分地区开展了人员公开招聘,但因待遇不高、从业环境不佳等问题,中医药人才积极性普遍较低。
三是服务能力还有差距。基层中医药医疗机构发展不平衡,与国家和省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专业性强,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大部分村医均未进行中医药知识系统学习,体质辨识存在不准确现象,项目推进力度受到影响。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总体经费占比不明确,培训、宣传等难以得到保证,项目单位及项目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四是扶持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体现劳务价值、鼓励应用中医药的医保、物价等政策扶持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培养、吸引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的倾斜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当前中医药服务的定价机制不合理,如诊费不足以体现中医药从业人员的劳动价值,影响了中药的使用量。
五是中医药服务补偿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国家卫计委等5部门《关于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探索建立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的补偿机制,这关系到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否愿意提供中医药服务。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中,要制定中医药服务提供的鼓励政策。要进一步落实对中医医院投入的倾斜政策。

三、发展中医药事业具体措施

1、加大扶持力度,确保政策落实。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医药条例》,结合《安徽省“十二五”中医药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安徽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出台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中医药工作专项经费。
2、加强市县中医医院建设,满足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要不断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服务能力建设,适应疾病谱变化,努力满足群众和社会的需求。
3、加强市中医医院建设。市中医医院扩建工程于2010年4月开工,因建设资金严重短缺,至今未能投入运营,资金缺口五千余万元。建议政府拿出切实措施解决市中医医院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4、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做好示范引导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政策宣传,扩大社会影响,争取群众支持;加强基层中医药文化建设,培育中医药的群众基础,调动基层中医药人员的积极性。特别是要加强中医医院文化建设,通过中医药健康宣传、中医药文化普及等方式,体现中医药文化特征,使中医医疗机构成为传承发扬中医药文化重要平台。积极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提高中医药的社会知晓率和美誉度,使中医药文化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